考證概論

ebook 改寫中國學術史系列經典

By 朔雪寒

cover image of 考證概論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考證概論〉為《道德經論正》上編第七冊。這一冊總結個人在《孫子兵法論正》、《道德經論正》、《孫臏考》三本考證類書籍中的相關經驗。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考證人與事的技術與思想,二是考證書籍成書時間的技術與思想。個人藉由這些考證經驗,總結並提出了一整套系統的科學考證方法論。尤其是針對書籍成書時間的考證部分。可以說本冊的內容不僅是漢學圈裡第一本教授如何考證的書籍,更是世界第一本教授如何考證的書籍。其中提到的許多客觀現象與方法,不僅適用於中文古籍的考證,也適用於外文古籍的考證,只是外文古籍畢竟有其語言外衣,這一點就沒有特別針對性的論述!

關於考證人與事的部分,主要指出古籍流傳過程中所可能發生的總總現象,以及如何客觀的看待這些現象並且予以利用。由於個人主要興趣在於中華文化的源頭東周時代,因此書中舉例也以這個時代的資料為主,自然也免不了僅有適用於這個時代的相關知識,譬如姓氏、稱謂的相關規則與參考用書等。

關於考證書籍成書時間的部分,是本冊的核心內容。並且包含了非常多的客觀現象的發現,譬如「細節遺失、典範轉移」等等文本在不同書籍中流傳時可能產生的客觀現象,並以此對兩段相近的文字做出先(原創)後(引用、改造、模仿)的判斷。

如果牽涉到此書是否單一作者的問題,就需要建立作者文理的相關統計,包含所用詞彙、句型、修辭手法的統計,以釐清其彼此是否融合無間、具有文理的文字佔據總體篇幅是否足夠大等。

考證一本書的成書時間,則主要從五個方向來描繪這本書的時代特徵,並以此作為考證的證據,這五個方向是:

一、時間線索:這本書所提到的所有具有時間特徵的「人、事、物」的統計。包含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具有時間性質的事物如所用曆法等。

二、引用特徵:也即此書作者引用了哪些書籍的統計,包含引用了哪些早期的文獻,也包含引用了哪些僅記於某些文獻的人事物。因為一般暗引的源頭在流傳過程中消失的可能性極大,但源頭的時間點使其只能提到某些時間特徵的人事物。所以當此書引用到了很多不見載於當前的古籍的歷史時,可以合理推定是其引用了更早的書籍而非自己編造了一個故事!「引用特徵」包含作者「明引、匿名引用、暗引」所揭示的古籍,其中「匿名引用、暗引」的部分必須藉由其他書籍作者的明引、此書註釋者的出處註釋,或者其他徵引更早期版本者的揭露(也即原本的明引,一路演變到今本成了暗引。)。

三、引文線索:也即此書被往後的書籍或人物所引用的證據,包含此書成書之後所有「明引、匿名引用、暗引」的例子。對這些例子加以收集,對其引用時間進行考證與分析,並統計相關引用數量。通常,只要早期具有多例明引,疑案理應結束,但疑古派的學者天生缺乏邏輯素養,總想用一些偷雞摸狗的諸如不用提出任何證據的死咬方式,空口白話的就說那明引是假的!或者疑古派彼此支援,用其他疑古者沒有邏輯素養與常識的謬論指稱記載明引的書籍是偽書。這時候,讀者必須明白,你所要說服的絕非這種耍弄手段的疑古派,而是一般理性的讀者!就引用方式而論,分為「明引、匿名引用、暗引」。本冊也提出證明兩本書中相同文字誰是「暗引」、誰是「原創」的方法。

四、修辭學上的證據:一般而言,講修辭而非引用,表示出自兩本書中的兩段文字並非完全等同,而是有了比較大的差異但依稀可辨的文本,是其中一方已經對原始文本進行了改造或轉換的結果。關於修辭學上的證據,主要表現在故事與譬喻兩大類文體之中,其中原始故事的部分細節會被引用者捨棄或改寫,從而為此留下了判定先後的證據,這種原始故事的細節被引用者捨棄或遺忘的現象稱為「細節遺失」。就譬喻而言,原始譬喻的典範元素符合其時代特徵,卻可能是引用者時代所不能理解、不能產生共鳴或不夠經典(有賴經典的出現)的元素,於是引用者便以當時的讀者能理解的、能產生共鳴或夠經典(有賴經典的出現)的元素加以替換,這種現象就稱為「典範轉移」。由於原創者與引用者各自使用了兩個時代所能知悉的典範,因此自然具有了判斷時間先後的證據力。或原創者時代尚未出現典範,而引用者在引用前典範已經出現,就會發生「典範置入」的現象。如果原創者本有典範,引用者引用前又產生了其他典範,引用者一併加入了引文之中,就會發生「典範累增」的現象。如果這些修辭學上的客觀現象出現,又結合了改詞的事實,那麼其證據力將非常強大。

五、版本文字演變軌跡:一本書在流傳過程中會產生各種版本,有些版本只會在被引用的片段中留下一點痕跡。但有時候版本之間或版本與引文之間的文字差異,會提供一種具有單向演變路徑的證據。這種具有單向演變路徑的證據,自然只能推出原始文本才是最早文本而引用文本是靠後文本的結論。這種版本文字單向演變路徑的成果很難得,成書年代越久遠,其版本越多,就越有可能發生。譬如春秋末年至戰國初年的許多古籍都能找到許多文字單向演變路徑的例子!是一種強有力的證據。

有了以上五種證據,任何疑古謬說都只能退避三舍!在這些證據之下,即使不對任何疑古謬說進行反駁,只要讀者具備足夠的知識與理性,都必然要承認作者所考證的書籍是一本貨真價實的書籍!

這一冊,我並沒有針對反駁疑古派的技術與方法專門另闢一章,也沒有揭露歷代疑古派如何偽造假證據愚弄眾生(如顧頡剛偽造假證據誣指《孔子家語》為偽書、張豐乾偽造學界共識以誣指《文子》為偽書等等等)。因為疑古派的愚昧與邪惡實在數不勝數!且疑古派普遍缺乏邏輯學基本素養,多數連常識都沒有,根本不值一提。加以疑古派如過江之鯽,為數眾多,要進行相關統計,是浪費時間與生命的舉動。在資源極度有限的情況下,只好暫時從缺!但相信凡是看過《孫子兵法論正》、《道德經論正》的〈疑古謬論綜駁〉單元的讀者,應該都能輕易掌握其方法與方向才對。而且在當前的搜索引擎具有龐大搜索能力的情況下,任何造假的證據都能很容易被證反!因此,個人並不想浪費太多寶貴時間在這方面。

但即使缺少了反擊疑古派謬論的詳細方法論,凡是只要能掌握本書以上提及的內容,一步一腳印的把證據歸類好!絕大多數的公案,都能百分百徹底了結了!

考證概論